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毒型人格的惡情人:30個警示,看穿心理變態的完美偽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615774
傑克森•麥肯錫
高娃
高寶
2018年8月08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3615774
  • 叢書系列: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新視野


  • 心理勵志 > 人際關係 > 讀心/識人

















    ★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力作★



      真正的壞人,在一出場的時候都是看似無害的好人。



      不要幻想可以改變這種具有毒型人格的惡情人,因為他們的最大特質就是:無法被改變!



      貶低、欺騙、模仿、譏諷、找藉口、雙面人、控制狂、裝無辜、扮可憐、牆頭草;謊話連篇、情緒操弄、捏造故事、心理虐待、忽冷忽熱、言語羞辱、居高臨下、多重人格;容易厭倦、挑撥玩弄、情緒虐待、情感強暴、不願溝通、缺乏同理心、利用性愛操控;毫無良知、踐踏他人自尊、背後說人壞話、故意激起極端情緒、侵蝕他人自我認知;刻意營造三角關係、突然其來的拋棄、用別人的錯誤當自己的擋箭牌。



      大部分的兩性書籍都在告訴你如何愛、怎麼追求,以及經營關係,你更需要一本書來教你分辨以上這些具有毒型人格的惡情人。他們並非少根筋,也不是無心傷害,而是毫無良知地以摧毀你的人格為樂。



      這本書無法為你修復一段惡劣的情感關係(因為你知道嗎?世界上有些卑鄙無恥的人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將透過以下階段幫助你離開心理變態或是恐怖情人,指引深陷愛情泥淖而無法自拔的你,重新建立自我、自尊與心理界限,並帶著智慧與溫柔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繼續勇敢前行,重新找回愛的勇氣。



      △△△ 認識30種惡情人的特徵 △△△



      有一些人表面「正常」,行為也偽裝或包裝得很「健全」,但總會讓你「感覺」到一些不對勁的特徵,請注意這30種有毒的徵兆,那是你遇上心理變態的示警信號。



      以下測驗也能協助你辨識出心理變態:www.



      △△△ 看清一場精心策畫的情感強暴 △△△



      心理變態的惡情人最陰險的手段,就是為受害者量身打造整個情感的誘導過程,用一貫的「SOP」讓受害者不自覺掉入陷阱之中:先理想化的吹捧,將你騙到手;再開始按照他們的計劃制約你的行為,讓你再也無法拒絕其要求;接著利用他們的「神經病前任情人」誘導你以為他才是正常的。他們接著會愉快地持續以性、言語、三角關係虐待你,還拉攏親友讓你瓦解。最後,華麗地把你甩了,並將過錯都推給你,還馬上找到下一個新對象讓你更難受。



      雖然不同的心理異常與人格障礙者之間互有差別,但是在和這些心理變態交往的過程中,到最後都會呈現出一種極其固定的迴圈模式:先是理想化,再貶低,最終狠心拋棄。



      △△△ 走過分手後的悲傷階段與重獲自由的歷程 △△△



      從心理變態的情感虐待中復原是漫長的旅途,也沒有固定的邏輯和模式,從荒廢、否定、自我懷疑開始,到理解心理變態和自己的各種憤怒、失落、憂鬱沮喪等情緒,甚至喪失純真,最終能「向後看而向前走」,面對內心的弱點,了解自己、尊重自己,進而自省並找到自由的力量。



      悲傷階段的重整與重獲自由的療傷步驟只想告訴遇上惡情人的受害者一件事:「你沒有失去什麼,反而獲得更重要的東西──自由。」



    專序推薦



      貴婦奈奈()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婚戀平台愛情教練、GQ百萬人氣部落客)



    特別推薦



      律師娘 林靜如(作家)

      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名人推薦



      人要懂得聰明選擇,特別是選擇放棄,看似困難,轉念而已。──律師娘 林靜如(作家)



      人的心理是複雜的,而因親密關係而交纏的兩人心理更是複雜,許多時候,我們很難分辨是非對錯,我們唯一能做且必須去做的,是避免自己再受同樣的傷。

      Psychopathy的核心是自我中心且缺乏同理,他們是惡意的,剝削的,貪婪而無視他人痛苦的。因此所謂的愛,只是他們誘捕獵物的誘餌,而不是發自靈魂,去擁抱另一個人的溫柔。

      這本書雖不是由專業心理師所撰寫,卻是由許多更真實的傷痕片段所累積而成。它體驗過真實的痛,因此更像個真心陪伴、不斷叮嚀的人,站在荊棘的邊緣,擔憂任何人因此再受傷。──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Psychopath」在這幾年被熱烈的在心理、精神、職場、生活、犯罪等領域討論與分析。

      在本書中翻譯成「毒型人格」,另一個常聽的翻譯是「病態人格」;這本書從感情面向十分詳細的將此類人格特質者的30項特質列舉出來(例如: 自私、缺乏同理心、凡事外歸因等),更具體提出具體可行的面對與退身之道,十分好看,值得一讀。 ──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



      多少姑娘,喜歡用包容的名義做縱容的事情,喜歡以愛情的名義眼是不忍割捨的愚痴。說到底,是不肯好好改造自己,不肯把生活切入正軌。遠離渣男,就是對渣男最好的改造,也是對自己最好的改造。──王路(中國暢銷書作家)

    ?


     





    【推薦序】毒性愛情裡,沒有人是贏家─────瑪那熊

    【推薦序】走出愛情裡的迷霧───────────貴婦奈奈

    【各方推薦好評】

    【引言】一場冒險

    ?

    1具有「毒型人格」的惡情人

    三十個「示警信號」

    小心「禿鷲」

    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念」

    ?

    2捏造的「靈魂伴侶」

    量身打造的騙局

    侵蝕自我認同的情感夢魘

    大結局

    ?

    3療傷之路

    為什麼療傷需要那麼長的時間?

    悲傷的心理階段─上半場

    悲傷的心理階段─下半場

    ?

    4重獲自由

    向後看,向前走

    反思與探索不安全感

    自我尊重

    三十個美好特質的象徵

    靈性與愛

    「愚者」與世界

    更廣闊的視界

    「堅定不移的信念」再度降臨

    ?

    【致謝】

    【附錄1】心理測驗:他(她)是心理變態的惡情人嗎?

    【附錄2】「三十面示警紅旗」的調查結果回饋 3

    【附錄3】資料來源參考

    ?





    推薦序



    毒性愛情裡,沒有人是贏家




      「妳就跟他分手嘛,這種爛咖有啥好留戀?」馬尾女孩勸著眼前的好姐妹。



      『我知道他不應該動手,但是……』短髮女孩一臉憔悴,細數對方所做的「彌補」以及「道歉」,試著說服朋友(更是說服自己),那傢伙並不是大家認為的壞蛋。但她沒發現僅僅三個月,過去開朗的她已經不再露出笑容,取而代之的是焦躁、沮喪與自卑。



      另一個場景在晤談室中,已經進行三次諮商的男人低著頭。



      「明明付出這麼多,但昨天吵架時,她說我比不上正在追她的小主管……」

      「哎,或許我真的不夠好吧,控制情緒能力太差,才又惹她生氣。」

      「就像她說的,我太愛亂想、不信任她。哎,我實在很糟糕。」



      這個案有著自己的事業,公司雖然小但逐漸上軌道,在朋友眼中是風雲人物。但此刻像是做錯事的孩子,跟我「懺悔」著自己各種缺點。



      人們天生就有著接近別人的需求:尋求保護、找尋歸屬,並對特定對象產生強烈的情感連結(注1)。愛情伴侶,便是我們長大成人後,冀望得到的一座避風港(注2)。用來在疲累、挫折時停靠休息,讓身心得到補給與照顧,更有力量與勇氣來面對世界。然而,並非每個伴侶都能提供滋養,不但無法給予穩定支持、溫暖涵容,甚至成為生活壓力源;彷彿黑洞默默吸取我們的能量,暗中破壞自我價值的地基,只為滿足他們歪曲且不自知的心理需求。



      面對這些「爛桃花」,為何無法輕易斬斷,甚至愈陷愈深?或許你會幫對方講話、期待他為你改變;接受聲淚俱下的道歉(然後再次被傷害),或相信他再三保證(卻從未實現)的甜蜜言語。逐漸地,原本關心的親友開始麻木(因為勸你都無效),而你的自信與自尊已被掏空(因為他讓你相信,都是你的問題),最後,孤獨的你更無法離開對方,成為隨之操弄的棋子。



      這本書除了用清楚的三十個行為指標,幫你判斷是否遇上「惡情人」,更詳細剖析他們的「毒型人格」是怎麼回事,並在你心中出現「塊陶啊」聲音時,知道該如何斷開孽緣、療傷自己。書中的詳細描述與實用技巧,與我個人的諮商工作經驗頗為相似,非常推薦在愛情中受苦,或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的你/妳,透過本書來找到真相。



      最後,如果發現自己好像擁有書中的「毒型人格」,也別挫折或森七七,因為在這種毒性愛情裡,沒有人是贏家。惡情人並非邪惡,而同樣在受苦。不妨透過心理諮商協助,踏上穩定關係的新旅程。



      注1: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Attachment. (2nd ed.). New York: Basic Books.

      注2:Hazan, C. & Shaver, P. R.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522-524.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婚戀平台愛情教練、GQ百萬人氣部落客)




    其 他 著 作